《写作(一)》(00506)第十章 文学写作综论 【思考与训练】(P214)
以你阅读的一本文学作品为例,谈谈你对文学写作的几个特征的理解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林海雪原》是一部很能体现作者创作风格的优秀文学作品。阅读这部作品,使我体验了文学创作的特性。首先,我们可以直接看到文学创作的个人性。作者曲波早年从军,直接参加了四十年代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深山老林的剿匪斗争,他对那里的白山黑水,猎户林工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些都在作品中得到体现,让我们感到如果没有亲身的经历,就难于写出这样的作品。
读这部小说,还可以体会出文学创作的非功利性。作者是受一种强烈的生活责任感的驱使投身文学创作的,他把写作变成了高度审美化的活动,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都得到升华,创造出了崇高的艺术形象。作者对自己笔下的人物一往情深充分体现了文学的情感性。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其文学语言的独特性。作者借鉴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手法,以优美的语言描绘祖国的山河之美,解放军战士的勇敢智慧之美,人民群众爱憎分明、勤劳勇敢之美。
写作水平的提高与丰富的阅读视野有关,古人说:“功夫在诗外”。谈谈你个人对文学观念的理解
所谓“功夫在诗外”,是说除了语言文字的功夫之外,要写好诗,进一步说,要进行文学创作,应该广泛吸收各方面的知识。吸收知识有多种途径,一种是“读万卷书”,另一种是“走万里路”。“读万卷书”不仅是说阅读的数量多,还包括阅读的视野宽广,因为文学创作是人的综合能力的体现,一个作者的全部知识积累都是他创作的根基,反过来说,他的任何知识缺陷,都可能制约他创作能力的发挥,只有那些知识积累丰厚的作者,才能成为写作的大家。历史上许多作家的创作说明了这一点,如曹雪芹精通清朝官场民间、贵族贫民的生活,了解天文地理、历史、巫医释道、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无所不知,才能成就这样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
“非文学现象”的文学文本,如“口水诗”、博客文学、网游文字等,谈谈你对这些文学文本现象的看法
文学是关于个人“亲身体验”的,具有“创造性”或“想象性”的作品。这种观念也直接影响了中国的现代文学观念。直至今天,我们的经典文学概念或观念均来自于这个审美标准的认同。文学创作是写作者运用文字语言符号描述社会生活及心理,传达思想情感的一种审美艺术活动。它是写作者在精神生活领域中进行的一种具有审美性和创造性的艺术生产过程。
特别是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文学创作的认识和训练还是必须要坚持正规化的,这将有助于我们的专业系统学习,建立我们的文学知识体系。专业的大学写作必须从专业的角度考量,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创造力和想象力。所以,那些“非文学现象”的文学文本,如“口水诗”、博客文学、网游文字等,只能算作个人的业余爱好,算不得真正的文学创作。如口水诗友给口水诗下的形象定义:“像流口水一样随意写的、抑或是随便说的文字。”“把一句(段)大白话录入到电脑中,中间插入若干‘回车键’,完事。”这样完全不讲究创造性、不讲究语言美的东西怎么能叫做诗呢,怎么能算作文学创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