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癞子》一本体积不大的经典
今天再一次阅读了《小癞子》,抱着功利的心态,希望能找出些什么。遗憾的是,我又点沉不下心来。之前的情绪已经填满了我,我不太喜欢复述。就像这本书的前言说的那样,为什么写作?为的是想要他人的阅读,这是最基本的写作动力。
本来我不打算写什么书评,一是因为怕写不好,二是真的不专业。好在,这不算什么书评,至多只是感悟。
话休絮烦。谈谈某一句或某一段有趣的话吧。
“一个穷苦的奴才,也为了爱情偷东西养婆娘,何怪一个教士或修士为了资助他的信女,抚养他的私生孩子,或在穷人身上刮皮,或从寺院揩油呢!”
这是小癞子后爹被抓时,他的感慨。这段话十分有趣。诙谐中透着讽刺。可见他真的很讨厌道貌岸然的教士或修士。我以为,一个穷苦的奴才为了爱情偷东西养婆娘,比教士或修士资助信女抚养私生子,而刮皮揩油要来的“高尚”。虽然二者的行为都触犯了法律,然而后者更违背了道德。因此这段话具有讽刺意义,从文学角度上来看,带有批判主义精神,隐约透漏作者对贫苦大众的人文思想观察。
第二章小癞子被瞎子领养,才跟了他去外地讨生活,就被瞎子狠狠恶作剧,他还乐得直笑。
小癞子感慨:我还是个浑浑沌沌的孩子,这会儿才如梦初醒,暗想:“这话不错。我无依无靠,得头尖眼快,留心照顾自己。”
这段话没有歇斯底里,没有情绪,没有未来,只有无奈。看得人心纠结。
此后,偷酒,招记恨,吃葡萄再到偷吃香肠。
作者感慨:
我脖子抓破是活该;我历次受罪都是为了口腹的过失,脖子是口腹之间的通道。
小癞子有一丝思想在萌芽,那就是人为何活着。只是未有人教,小癞子终成小癞子。
然后小癞子设计瞎子撞石柱。他记着恨呢!
“怎么的?你闻得出香肠,却闻不出这是个石柱吗?你闻闻呀!”此时又可笑又可悲。
在小癞子跟换七个主人后,他谋了个“职司”。
结尾处:我那阵子很富裕,正是运道最好的时候。
暗示着小癞子的人生悲剧仍未结束。
——
小癞子还有第二部,只不过在中国大陆没办法看到,被列为禁书。
第二部我也没看过,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很想读一读。